香港艺术节
扎根香港的国际艺坛盛事
联繫中国与世界
香港艺术节於1973年正式揭幕,是国际艺坛中重要的文化盛事,於每年2、3月期间呈献众多优秀本地及国际艺术家的演出,以及举办多元化的「加料」和教育活动,致力丰富香港的文化生活。
香港艺术节是一所非牟利机构,2021/22财政年度预算(包括第50届香港艺术节及2022年「无限亮」)约港币一亿二千四百万,当中香港特区政府的年度拨款占总收入约21%,另外约 16% 需来自票房收入,约 45% 则需依赖来自各大企业、热心人士和慈善基金会的赞助和捐款。预计馀下的约 18% 则来自其他收入,包括政府针对捐款和赞助收入而提供的配对资助。
香港艺术节每年呈献众多国际演艺名家精采多元的演出,例如*:
- 歌剧: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、莱比锡歌剧院、莫斯科大剧院、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
- 中国戏曲:中国国家京剧院、河北梆子剧院、上海张军崑曲艺术中心、江苏省苏州崑剧院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
- 古典音乐:塞西莉亚‧芭托莉、列卡杜‧沙尔、赵成珍、古斯塔沃‧杜达美、菲力普‧格拉斯、马友友、丹尼斯‧马祖耶夫、安娜‧涅翠柯、詹安德列亚‧诺斯达、小泽征尔、汤玛士.夸斯托夫、甘拿迪‧罗傑斯特汶斯基、谭盾、汤沐海、克里斯蒂安‧泰利曼、伦敦交响乐团、NHK交响乐团、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、柏林广播电台合唱团、莱比锡圣多马合唱团、维也纳爱乐乐团
- 爵士乐及世界音乐:波比‧麦非年、尤苏‧恩多尔、艾斯佩兰萨‧斯伯丁、Orquesta Buena Vista Social Club、粉红马天尼
- 舞蹈:米高‧巴里殊尼哥夫、萧菲‧纪莲、艾甘‧汉、美国芭蕾舞剧院、云门舞集、汉堡芭蕾舞团—约翰‧纽迈亚、纽约市芭蕾舞团、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、翩娜‧包殊乌珀塔尔舞蹈剧场
- 戏剧:彼得‧布禄克、罗伯特‧利柏殊、蜷川幸雄、罗柏特‧威尔逊、柏林剧团、中国国家话剧院、皇家莎士比亚剧团
- 大型特备节目:《艺裳奇幻世界》、星跃马术奇艺坊
- 户外节目:《声光园》、《幻光动感池》、《声光颂》
香港艺术节积极与本地演艺人才合作,并致力为新进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。艺术节至今委约及製作逾250套本地全新创作,包括粤剧、戏剧、室内歌剧、音乐和舞蹈作品,近年开始同步出版新作剧本,不少製作更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。近年的艺术节新製作包括《九江》、《陪着你走》、《百花亭赠剑》、《香港家族》叁部曲、《世纪‧香港》、《炫舞场》、《大同》、《金兰姊妹》、《圣荷西谋杀案》等。
香港艺术节多年来与知名海外艺术家及团体联合製作不少优秀作品,当中包括由香港艺术节、香港歌德学院及翩娜.包殊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联合製作的《抹窗人》、由伦敦老域剧院、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与尼尔街製作公司製作、香港艺术节为联合委约机构之一的「横贯计划」之《暴风雨》及《李察叁世》、由香港艺术节及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委约的《青蛇》、叁藩市歌剧院与香港艺术节联合製作的《红楼梦》等。
香港艺术节大力投资下一代的艺术教育。「青少年之友」成立30年来,已为约800,000位本地中学生及大专生提供艺术体验活动。艺术节近年亦开展多项针对大、中、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,包括由国际及本地艺术家主持的示範讲座及工作坊、学生展演、演前讲座、公开彩排、以及欣赏艺术节演出。同时,通过「学生票捐助计划」,艺术节每年提供约10,000张半价学生票。
香港艺术节每年主办一系列多元化并深入社区的「加料节目」,例如电影放映、示範讲座、大师班、工作坊、座谈会、後台参观、展览、艺人谈、文化导赏团等,鼓励观众与艺术家互动接触。
香港艺术节亦锐意将共融艺术理念拓展到社区每一角落。由艺术节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联合呈献的「无限亮」计划於2019年正式开展,透过一系列的演出及多元的教育及社区外展节目,「无限亮」致力创造共融空间,让不同能力人士均可以一同欣赏、参与、拥抱艺术。
(2021年12月更新)
*有关香港艺术节的过往节目,可参考以下网页
https://w2.hk.artsfestival.org/tc/about-us/past-programmes/past-programmes-2021.html
诚邀赞助或捐助香港艺术节;详情请与艺术节发展部联络。 电邮: dev@hkaf.org 直綫: (852) 2828 4910/11/12 网页: www.hk.artsfestival.org/tc/support-us |
香港艺术节委员会
赞助人
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先生,SBS,PDSM,PMSM
永远名誉会长
邵逸夫爵士 (1907-20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