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藝術節
扎根香港的國際藝壇盛事
聯繫中國與世界
香港藝術節於1973年正式揭幕,是國際藝壇中重要的文化盛事,於每年2、3月期間呈獻眾多優秀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演出,以及舉辦多元化的「加料」和教育活動,致力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。
香港藝術節是一所非牟利機構,2021/22財政年度預算(包括第50屆香港藝術節及2022年「無限亮」)約港幣一億二千四百萬,當中香港特區政府的年度撥款佔總收入約21%,另外約 16% 需來自票房收入,約 45% 則需依賴來自各大企業、熱心人士和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和捐款。預計餘下的約 18% 則來自其他收入,包括政府針對捐款和贊助收入而提供的配對資助。
香港藝術節每年呈獻眾多國際演藝名家精采多元的演出,例如*:
- 歌劇: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、萊比錫歌劇院、莫斯科大劇院、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
- 中國戲曲:中國國家京劇院、河北梆子劇院、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、江蘇省蘇州崑劇院、浙江小百花越劇團
- 古典音樂:塞西莉亞‧芭托莉、列卡杜‧沙爾、趙成珍、古斯塔沃‧杜達美、菲力普‧格拉斯、馬友友、丹尼斯‧馬祖耶夫、安娜‧涅翠柯、詹安德列亞‧諾斯達、小澤征爾、湯瑪士.夸斯托夫、甘拿迪‧羅傑斯特汶斯基、譚盾、湯沐海、克里斯蒂安‧泰利曼、倫敦交響樂團、NHK交響樂團、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、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、萊比錫聖多馬合唱團、維也納愛樂樂團
- 爵士樂及世界音樂:波比‧麥非年、尤蘇‧恩多爾、艾斯佩蘭薩‧斯伯丁、Orquesta Buena Vista Social Club、粉紅馬天尼
- 舞蹈:米高‧巴里殊尼哥夫、蕭菲‧紀蓮、艾甘‧漢、美國芭蕾舞劇院、雲門舞集、漢堡芭蕾舞團—約翰‧紐邁亞、紐約市芭蕾舞團、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、翩娜‧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
- 戲劇:彼得‧布祿克、羅伯特‧利柏殊、蜷川幸雄、羅柏特‧威爾遜、柏林劇團、中國國家話劇院、皇家莎士比亞劇團
- 大型特備節目:《藝裳奇幻世界》、星躍馬術奇藝坊
- 戶外節目:《聲光園》、《幻光動感池》、《聲光頌》
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合作,並致力為新進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。藝術節至今委約及製作逾250套本地全新創作,包括粵劇、戲劇、室內歌劇、音樂和舞蹈作品,近年開始同步出版新作劇本,不少製作更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。近年的藝術節新製作包括《九江》、《陪着你走》、《百花亭贈劍》、《香港家族》三部曲、《世紀‧香港》、《炫舞場》、《大同》、《金蘭姊妹》、《聖荷西謀殺案》等。
香港藝術節多年來與知名海外藝術家及團體聯合製作不少優秀作品,當中包括由香港藝術節、香港歌德學院及翩娜.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聯合製作的《抹窗人》、由倫敦老域劇院、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與尼爾街製作公司製作、香港藝術節為聯合委約機構之一的「橫貫計劃」之《暴風雨》及《李察三世》、由香港藝術節及上海國際藝術節聯合委約的《青蛇》、三藩市歌劇院與香港藝術節聯合製作的《紅樓夢》等。
香港藝術節大力投資下一代的藝術教育。「青少年之友」成立30年來,已為約800,000位本地中學生及大專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。藝術節近年亦開展多項針對大、中、小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,包括由國際及本地藝術家主持的示範講座及工作坊、學生展演、演前講座、公開彩排、以及欣賞藝術節演出。同時,通過「學生票捐助計劃」,藝術節每年提供約10,000張半價學生票。
香港藝術節每年主辦一系列多元化並深入社區的「加料節目」,例如電影放映、示範講座、大師班、工作坊、座談會、後台參觀、展覽、藝人談、文化導賞團等,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。
香港藝術節亦銳意將共融藝術理念拓展到社區每一角落。由藝術節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呈獻的「無限亮」計劃於2019年正式開展,透過一系列的演出及多元的教育及社區外展節目,「無限亮」致力創造共融空間,讓不同能力人士均可以一同欣賞、參與、擁抱藝術。
(2021年12月更新)
*有關香港藝術節的過往節目,可參考以下網頁
https://w2.hk.artsfestival.org/tc/about-us/past-programmes/past-programmes-2021.html
誠邀贊助或捐助香港藝術節;詳情請與藝術節發展部聯絡。 電郵: dev@hkaf.org 直綫: (852) 2828 4910/11/12 網頁: www.hk.artsfestival.org/tc/support-us |
香港藝術節委員會
贊助人
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李家超先生,SBS,PDSM,PMSM
永遠名譽會長
邵逸夫爵士 (1907-2014)